我國的水果種植面積超過1.9億畝,進入夏季以來,持續的高溫天氣對水果種植產生不利影響。目前,各地正因地制宜采取“降溫”舉措,保障水果生產。
眼下,
浙江省長興縣的5萬多畝葡萄正處于生長關鍵期,但當地部分大棚葡萄因為受到高溫炙烤,接連出現壞果現象。
為了減輕種植戶的損失,當地農業部門協調了無人機向葡萄棚噴灑水和降溫劑。不到5分鐘,大棚內的溫度就下降了3℃—4℃。據了解,噴灑后的降溫劑會在大棚上形成一層保護膜,降溫效果可以持續1個月左右。
在
山東淄博博山區,3萬畝獼猴桃果園也受到了高溫影響。眼下,當地農業部門派出14組專業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,全面普及獼猴桃日灼病防控知識,指導農戶積極應對,防止果樹大面積壞死。
與高溫賽跑 加強水果銷售保障
夏季高溫天氣下,水果的保質期、耗損率都會不同程度受到影響。當前,各地也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采取積極舉措,最大程度保障果農利益,保障市場供應。
眼下,
湖南汝城縣文明瑤族鄉的近7萬畝奈李迎來了豐收,由于奈李的采摘期會持續到9月底,正好與高溫“碰頭”。為了延長水果采摘后的保鮮期,當地新增設了多個便民
冷庫,采取先行預冷保鮮等綜合方式,讓果實落地后的保鮮時間增加了五倍以上。
汝城縣的奈李有60%都發往粵港澳大灣區,為了在高溫下縮短運輸時間,當地郵政部門還為果農臨時增設了快遞專線,確保產銷無縫對接。
產地有了保障,各地銷售市場也把“降溫”細節做得更加貼心。在山東省夏津縣的農副產品集散地,市場為每家水果批發戶都協調配備了大小不一的“恒溫冷庫”,延長銷售時間。
“恒溫冷庫”的投入使用,不僅保證了當地鮮活農產品采收后能及時入庫預冷和分級保鮮,同時,批發戶們也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靈活投放各類水果,保證周邊市場供應不斷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