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前,手工板在冷庫市場可謂是“獨步天下”;隨著冷庫規模化、高端化等發展,機制板迎來了發展的良機,手工板地位相對下降。
而后疫情發生,2021年底,國辦印發《“十四五”冷鏈物流發展規劃》;2022年6月,財政部辦公廳、商務部辦公廳下發《關于支持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 進一步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通知》;2022年6月,農業農村部、財政部聯合印發《關于做好2022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》……
相關政策的發布推動了冷庫的建設,很多老板紛紛投資冷鏈物流產業,新建機制板也是其中的一個環節,這就導致冷庫機制板企業數量在這個階段達到了波峰。
此外,在勞動力、場地租金、原材料、物流等成本要素不斷上漲情況下,有些冷庫板企業還在依靠“以價換量”的“價格戰”方式來搶占市場份額,雖然實現了業務量增長,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企業利潤,長期來看將不利于行業的發展提升。
數據顯示,目前機制板價格約80元每平方,價格相對幾年前下浮了20%左右。“價格戰仍會繼續,且短時間內會一直進行下去。”關于機制板未來幾年的趨勢,一位業內人士一語道破。
他指出,三年前,標準的10公分冷庫板,一平米的利潤還有20元,甚至30元,現在僅有3—4元。很多企業為了保證產能,只要不虧本就接單,再除去雜七雜八的成本費用之后,辛辛苦苦半年,利潤薄如紙。
與此同時,《制冷商情》觀察了眾多冷庫板企業發展軌跡后發現,口碑好、品質高、有核心技術,以及有自有土地、廠房等庫板企業,抗風險能力強,面對價格戰影響倒是不大,而一些中小企業就難了,如同汪洋中的一條小船,經不起風吹雨打。目前有些地區的手工板廠由于接不到單,要么轉去做工程,要么蟄伏等待機遇,要么直接退出市場。